做最好的ayx爱游戏平台
全国咨询热线:0371-6593469

爱游戏体育:钠离子电池行业研究:钠电行业乘风而起,碳基负极未来可期

发布时间:2024-02-19 14:49:21 人气: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尹沿技、王强峰、刘天文)1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在即1.1 钠离子电池技术不断成熟,大规模量产在即钠离子电池基本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被称作“摇椅式电池”。钠离子电池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基本与锂离子电池相同,钠离子电池也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 和集流体组成,正负极之间由隔膜隔开以防止短路,电解液负责充放电的时候离子在 正负极之间的传导,集流体则起到收集和传输电子的作用。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充电时,Na+从正极脱出,经过电解液传导进入到负极,使正极处于高电势的贫钠态, 负极处于低电势的富钠态。同时,有相同带电量的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入到正极 以保持电荷的平衡。放电过程则与充电过程完全相反,Na+从负极脱嵌,经由电解液穿 过隔膜重回正极材料中,电子则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回到负极。由于钠离子电池的充 放电过程完全对称,均是由钠离子和电子在正负极之间的传导而完成,因此钠离子电 池同锂离子电池一样被称作“摇椅式电池”。 钠离子电池技术不断成熟,大规模量产在即。钠离子电池起源于 1976 年, Whittingham 报导了 TiS2的可逆嵌锂机制,并制作了 Li||TiS2 电池,Na+在 TiS2 中的可 逆脱嵌机制也被发现。到 19 世纪 80 年代,Delmas 和 Goodenough 相继发现了层状 氧化物材料 NaMeO2 (Me = Co,Ni,Cr,Mn,or Fe)可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此发现奠 定了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基础。随后,Stevens 和 Dahn 发现硬碳材料具有优秀的钠离 子脱嵌性能,该研究成为钠离子电池领城的重大转折点。至此,钠离子电池两大关键 材料得到确定,也为后续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2015 年,全球首颗 18650 圆柱型钠离子电池诞生,该电芯能量密度达到 90Wh/kg,循环寿命超过 2000 次,再 一次推进了钠离子的商业化进程。随后,我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了十足的进步, 2021 年,中科海纳推出了全球首套 1MWh 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并成功投入运行;随后,宁德时代推出能量密度达到 160Wh/kg,15 分钟可充满 80%的电量, -20℃可放出 90%电量的钠离子电池。至此,钠离子电池即将迈入到商业化阶段,大规 模量产在即。碳酸锂价格高企,锂电池成本居高不下推动钠电池加速产业化。根据安泰科披 露的数据,截止至 2022.10.13,工业级碳酸锂平均报价为 50 万元/吨,电池级碳酸 锂平均报价为 52.5 万元/吨,价格创历史新高。在碳酸锂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锂电正 极材料成本亦是水涨船高,价格也是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根据安泰科披露的数据, 截止至 2022.10.13,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报价为 16.32 万元/吨,价格处于历史 高位。正极材料价格的上涨,势必造成锂离子电池的大幅上升。而且,从原料端来 看,钠离子电池原材料碳酸钠的价格远远低于锂离子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根 据 iFinD 数据,截止至 2022.10.13,碳酸钠的价格仅 2791.67 元/吨,与碳酸锂 52.5 万元/吨的价格相差甚远,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天然的优 势,尤其是在碳酸锂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更为显著,锂离子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将推 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 1.2 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显著,有望在储能等领域加速应用相比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备原材料、成本和部分性能优势。钠离子电 池是由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脱出实现电荷转移,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基本相同,两者的生产设备大多可兼容。锂离子电池已经于 1991 年成功商业化,目 前被广泛应用于动力、储能和消费等领域,而钠离子电池则持续处于研究中,产业 化应用较慢,直到近期产业化的进程才得到加速。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发掘出了钠 离子电池相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诸多优势,展示出了钠离子电池的巨大开发潜力。钠 离子电池较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具体如下: (1)原材料优势:地壳中钠储量为 2.75%,储量丰富,且分布均匀,成本低廉。 而地壳中锂储量仅为 0.0065%,且分布极其不均匀,不同地区资源属性差距较大。 (2)成本优势: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多选用价格低廉且储备丰富的铁、锰、铜 等元素,负极可选用无烟煤前驱体,成本及材料来源相比锂离子电池具备一定优势。 而且钠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的集流体均可使用廉价的铝箔,成本较锂离子电池所需的铜箔进一步降低。据中科海钠团队研究,产业化的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相较磷酸 铁锂电池可降低 30%-40%。(3)性能优势:倍率性能优异:钠离子的溶剂化能比锂离子更低,即具有更 好的界面离子扩散能力,且钠离子的斯托克斯直径比锂离子的小,相同浓度的电解 液具有比锂盐电解液更高的离子电导率,或者更低浓度电解液可以达到同样离子电 导率,使得钠离子电池具备更快的充电速度,如宁德时代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在常 温下充电 15 分钟即可达到 80%的电量,充电速度约为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低温性 能优异:在低温测试中,钠离子电池(铜基氧化物/煤基碳体系)在-20 ℃的容量保 持率在 88%以上,而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石墨体系)小于 70%;安全性能优异: 在所有安全项目测试中,均未发现起火现象,安全性能更好,这是因为钠离子电池 内阻相比锂离子电池要稍微高一些,致使在短路等安全性实验中瞬间发热量少、温 度较低。 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方面较锂离子电池存在不足。相较于锂离子 电池,目前阻碍钠离子电池发展应用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其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 面。能量密度方面,钠离子电池在 100-150Wh/kg 之间,而锂离子电池在 150- 250Wh/kg 之间;循环寿命方面,钠离子电池为 2000+次,而锂离子电池为 3000+ 次。虽然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相对锂离子电池存在先天性不足, 但是由于钠离子电池具备成本优势,而且在倍率性能、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等领域 优于锂离子电池,因此未来钠离子电池有望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电动船等对 能量密度要求较低,但成本敏感性较强的领域。钠电有望在低速电车和储能领域部分替代锂电,保守估计 2026 年需求将达到 123.7GWh。根据乘联会披露的数据,我国低速电车领域,主要是 A00 级车,2021 年销量占比全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 34%。而且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往中低端 车型渗透,A00 级车销量有望持续上升。保守条件下,假设未来几年全球 A00 级新 能源车销量占比为 30%,则到 2026 年全球 A00 级车销量有望突破 1000 万辆。假 设 A00 级新能源车单车带电量为 15KWh,则 2026 年全球 A00 级新能源车电池总 容量为 153.2GWh,假设钠离子电池渗透率 20%的情况下,2026 年钠离子电池装车 量将达到 20.6GWh。储能领域,根据 EVTank 的数据,2026 年全球新增储能电池 规模将达到 316.8GWh,假设钠离子电池渗透率 20%的情况下,2026 年储能钠离子 电池需求量将达到 63.4GWh。除了低速电动车和储能之外,钠离子电池还能运用于 电动船和两轮电动车,也可与锂离子电池混用于更高带电量的车型,因此未来钠离 子电池的实际需求量将远超测算值,市场空间广阔。 众多企业加码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再提速。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布局目 前处于初级阶段,吸引了众多企业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国外有英国 FARADION 公 司、美国 Natron Energy 公司、法国 NAIADES 公司、日本岸田化学、松下、三菱, 国内布局钠离子电池的企业众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宁德时代、中科海钠、 华阳股份等公司。随着国内外众多企业的研发和布局,将进一步加速钠离子电池的 产业化进程。2 负极材料:钠电核心材料,碳基负极有望率先产业化负极材料为钠电池关键构成材料之一,其成本占比约为 16%。负极的主要功能 是在电池充放电时放出或储存从正极接收的钠离子并通过外部电路输出电子进行供 电。而负极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关系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影响钠电池的首次效率、循 环性能等。负极材料的选择依据包括 1)具有相对较高比容量和良好的形貌,与分散 剂、电解液的兼容性好,同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2)嵌钠电位应该尽量低,电势 不随着嵌钠量的变化有太大改变,使电池具备高电压。3)结构较稳定,脱嵌钠时材 料结构不发生巨大改变,保证良好动力性能和循环寿命。4)原料丰富,价格便宜, 容易制备,不污染环境等。 2.1 钠离子电池负极种类多,硬碳有望率先产业化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种类较多,碳基材料综合性能最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包括金属化合物、碳基材料、合金材料和非金属单质,其中碳基材料凭借来源广泛、 较强的储钠能力等优点而成为钠离子电池当前最佳的负极材料。其余的负极材料如 金属化合物、合金材料和非金属单质均存在体积膨胀的问题,体积膨胀会使得其在 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电极碎裂的风险,进而影响电池寿命。石墨负极由于热力学原因, 钠离子无法在石墨层间可逆嵌入/脱出,因此传统石墨不能用作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 料。改性后的石墨材料钠离子可逆比容量依旧较低,而且成本还大幅增加,因此当 前时期石墨负极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应用较少。碳基负极包括改良后的石墨负极材料、软碳材料和硬碳材料。改良后的石墨负 极材料层间距扩大,能更好的容纳钠离子的嵌入和脱嵌,但是由于改良后的石墨负 极成本较高,而且钠离子可逆比容量依旧较低,因此石墨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 材料还有待技术的进一步突破。相比于石墨负极,软碳负极的储钠能力和倍率性能 更具优势,但是由于软碳材料在高温下易发生石墨化,将导致负极储钠能力的降低, 进而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硬碳材料由于具备较强的储钠能力和难以石墨化的优点, 是当前最适合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但是,硬碳材料的循环性能一般,因此硬碳 负极一般需要进行材料改性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性能。硬碳材料储钠能力强,是当前最为理想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硬碳是指在 2800℃以上难以石墨化的碳材料,其内部的石墨微晶排列较软碳更加无序、杂乱, 且含有一部分的微纳孔区域,具有较高的储钠容量和较低的储钠电势(在 0.1V 的平 台区具备较高的储钠容量),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储钠碳基负极材料。从储钠机理的角 度来看,硬碳材料内具备较大的层间距,而且钠离子在硬碳材料中的扩散距离较短, 这是硬碳具备较强储钠能力的主要原因。而且,硬碳负极原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 廉,木质素、蔗糖、葡萄糖、花生壳、香蕉皮、煤、氧化沥青等均能作为其碳源,因 此其原材料成本较低,综合性价比较高,是当前最为理想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软碳材料导电性能强,循环性能高,有望与硬碳材料互相补充。一般而言,在 2800℃以上可以石墨化的碳材料称为软碳,其内部的石墨微晶的排布相对有序,且 微晶片层的宽度和厚度较大,储钠机理主要表现为碳层边缘、碳层表面以及微晶间 隙对 Na+的吸附。相比于硬碳材料,软碳材料碳层排列规整度较高,因此其导电能 力较强。同时,由于软碳材料的主要储钠容量集中在 0.2V 以上,因此可有效避免钠 枝晶的形成,循环性能较高。但是,由于软碳用作负极材料必须进行高温碳化处理, 而软碳在高温下较易发生石墨化转变,这会使得软碳的内部层间距减小,进而导致 软碳的储钠能力大幅度降低,因此软碳材料或将用于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的钠 离子电池体系,与硬碳材料互相补充。石墨负极:石墨是一种由平面六角网石墨烯组成,层间通过范德华力将石墨烯 片吸引在一起的层状材料,其作为宿主材料时,可将活性离子储存在碳层之间,并 通过电化学插层反应实现活性离子的存储与释放,从而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石墨负极能与锂离子通过插层反应形成一阶石墨插层化合物(LiC6),具有 372mAh/g 的理论比容量,是锂离子电池的商用化负极材料。传统石墨储钠能力较弱,膨胀石墨储钠能力提高,但成本相应提升。传统石墨 的储钠能力较弱,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只有 35mAh/g,主要是因为 钠离子在石墨中的高扩散能垒和钠-石墨插层化合物高的形成能是一种热力学平衡 不利过程。通过对传统石墨进行膨胀化处理,扩大其层间距,破坏石墨有序结构使 其形成一种无定型碳结构,进而提升石墨的储钠能力。由于制造膨胀石墨的工艺复 杂,而且可控性较低,因此膨胀石墨材料的制造成本较高,当前在钠离子电池体系 未曾有实际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膨胀石墨材料有望成为新的钠离子电 池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技术路线明确,企业布局以硬碳材料为主。根据目前国内主流的钠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披露的信息来看,各公司在布局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时候,大部 分选择了硬碳材料,这主要取决于硬碳材料较强的储钠能力和难以石墨化等优点。 随着各企业钠离子电池的放量,硬碳材料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其余的负极材料体 系,中科海纳布局了软碳材料,其余路线由于不确定较高,目前基本没有企业布局。2.2 需求端:预计 2026 年钠电负极需求将超 3.7 万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在即,负极材料即将迎来需求高峰。现对钠离子电池负极的 需求量进行测算,基本假设如下: (1)全球电动车市场正在逐步下沉,未来短途电动代步车市场广阔,假设未来 全球 A00 级电动车占比为 30%,A00 级电动车单车带电量为 15KWh。同时,假设 2023-2026年钠离子电池在A00级电动车领域渗透率分别为1%、5%、10%和20%。 (2)全球储能行业发展迅速,未来有望成为拉动钠离子电池需求的主要行业, 假设 2023-2026 年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渗透率分别为 1%、5%、10%和 20%。 (3)二轮电动车对电池的成本敏感度较高,而钠离子电池量产后成本具备显著 优势,因此钠离子电池有望在二轮电动车领域快速放量。假设全球二轮电动车单车 带电量为 0.8KWh,同时,假设 2023-2026 年钠离子电池在二轮电动车领域渗透率分别为 1%、5%、10%和 20%。 根据上述假设,我们预计 2023 年钠离子电池装机量为 3GWh,相应的负极材料 需求量为 0.36 万吨。随着钠离子电池良率不断提升叠加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至 2026 年,全球钠离子电池装机量有望达到 123.7GWh,进而带动负极需求量达 14.9 万吨, 2023-2026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245.5%,钠离子电池负极即将迎来需求高峰。2.3 供给端:各企业加大布局力度,性能仍具备提升空间2.3.1 企业端提前布局,开发进度加快全球企业加速产能布局,但多数仍处于中试或研发阶段。碳基(硬碳+软碳)负 极凭借储钠能力强,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势,是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 首选,虽然全球企业持续加大对碳基负极的布局力度,但是目前能实现量产的企业 较少。目前国内仅贝特瑞有 400 吨硬碳材料产能,中科海纳和华阳股份具有 2000 吨 软碳材料产能,其余大多数企业依旧处于中试或研发阶段,距离大规模量产仍存在 一定差距。从企业端的布局来看,布局碳基负极材料的除了传统石墨负极龙头如贝 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等企业外,还有钠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向上游进行一体化布 局,如中科海纳等。我们认为,在钠离子电池即将量产的关键时刻,具备技术储备的 钠离子电池和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于此轮快速上涨的需求。2.3.2 硬碳材料性能仍存在一定短板,材料改性技术有望加速行业发展现存问题:硬碳负极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储钠容量高、嵌钠后体积 形变小、导电性良好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但是其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低的首 次库伦效率、循环寿命和结构一致性问题,尤其是低的首次库伦效率是制约硬碳负 极能量密度提升的首要问题。 硬碳负极首次库伦效率较低,降低钠电池整体能量密度。硬碳材料比容量较高, 大多能超过 300mAh/g,一些甚至能超过 400mAh/g,性能优于商用锂离子电池石墨 负极。但是,目前记载的硬碳负极首次库伦效率通常较低, 在酯基电解液中大多在 50%~80%, 仅有少数条件下能超过 80%。在醚基电解液中,虽然首次库伦效率有 所提升,能保持 80%~90%,但是相较于商用化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首次库伦效率 (通常超过 95%)仍有差距,具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硬碳负极循环稳定性较低,是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钠电池主要由正/负极、 有机电解液与隔膜和电池外壳构成,虽然其形状各不相同,但其工作原理基本一致, 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电时,钠离子从正极迁出,通过电 解液到达负极并嵌入负极材料中,同时伴随着等当量电子从负极迁往正极。放电过 程与充电过程相反,钠离子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液回到正极材料中,同时伴随着 等当量电子从正极迁往负极。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进入负极的钠离子会在负极表 面形成一层 SEI 膜,从而退出后续的充放电过程;同时,部分进入负极的钠离子会 永久镶嵌在负极材料中无法脱嵌。以上两种因素均会造成钠离子容量衰减,首次充 放电过程中钠离子容量衰减越少,电池首次充电效率越高,电池寿命越长。在钠离 子电池中,由于硬碳电极表面的钝化不够充分,造成硬碳表面形成的 SEI 膜大部分 会发生溶解, 进而造成活性钠离子的严重衰减,因此硬碳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较 低,这也是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硬碳负极存在一致性和成本匹配的问题。电极材料结构一致性是保障电池系统 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的基础,负极材料作为钠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必须保证其具备 较高一致性。硬碳材料的结构一致性主要依赖于前驱体的状态和碳化工艺,只有保 障前驱体具有高度一致性, 碳化过程中受热均匀才能得到一致性高的硬碳材料。实 验表明,当使用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硬碳的碳源时, 通过特定的合成方法能够获 得具有特殊形貌的硬碳材料, 能够避免杂质, 保障结构的一致性。但是,由于该工艺 复杂程度较高,将极大增加制造成本,推广难度较大。如果使用生物质前驱体作为 硬碳材料的碳源,原材料和制造成本能得到显著降低。然而,生物质前驱体往往含 有较多的杂质原子且分布不均, 而且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生物质并不具有一致性, 这导致在碳源的选择上很难选择用某种生物质前驱体直接碳化的方式来实现高品质 硬碳的大规模制备。因此,如何平衡成本和硬碳的结构一致性问题,是硬碳材料发 展必须攻克的难题。 解决方法:对于硬碳负极材料低的首次库伦效率、循环寿命和结构一致性等问题,目前主要是依靠预钠化、结构调控、界面构造等手段来解决,具体如下:(1)负极材料预钠化。预钠化是指在电池充放电之前,在电极材料中添加少许 钠源,用来弥补电池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消耗的钠离子,电极材料预钠化能显著降 低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逆活性钠损失,提升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进而提高电 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预钠化是一种能有效提升电极材料首次库伦效率的手段, 因此开发简单且安全、低成本和适合大规模应用的预钠化方法至关重要。(2)负极材料结构调控。硬碳的微观结构将直接影响储钠能力,首次库伦效率 和循环稳定性。调控硬碳微观结构的主要思路有两种,一是调控碳化过程,包括碳 化温度、变温速率、碳化方式等。通常认为碳化温度升高,变温速率减慢,可以给碳 层重排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时间, 有利于增加硬碳结构的有序性, 减少孔隙和缺陷, 这有利于提升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二是通过引入一种或多种杂原子(N、O、 P、S、Li、Na、K、Ca 等)来引起微观结构的改变。通常引入阴离子(N、F、P、S 等) 可以有效的改变材料的层间距、表面润湿性、电子导电性,从而达到改善储钠性能 的目的。(3)负极材料界面构造。硬碳材料与电解液发生的界面反应是影响钠离子电池 性能的一大关键因素,这主要是通过影响 SEI 膜的厚度和稳定性以及界面阻抗等因 素来对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产生影响,通常可采用表面包覆、氧化物覆盖缺 陷等方式来提升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同时,除了对硬碳材料进行改造之外,还能通 过改变电解液体系的方式来优化界面效应。实验证明,醚类电解液与生物质的硬碳 匹配程度远高于酯类电解液,在醚类电解液中硬碳负极展现出了远高于在酯类电解 液中的首次库伦效率、平台容量和倍率性能。(4)选用合适的前驱体材料作为碳源。硬碳材料存在平衡成本和硬碳结构一致 性的问题,实验证明,生物质衍生物, 例如纤维素、木质素、蔗糖和葡萄糖等, 具有 较低的成本且不含有杂质等优点, 可以平衡成本和硬碳结构一致性的问题, 比较适 合大规模生产高品质硬碳。3 钠电负极前景优异,跨界企业加速布局受益于钠离子电池快速放量,钠电负极材料需求旺盛,前景优异。碳基负极(硬 碳+软碳)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是当前时段最有望实现产业化的钠电负极材料。目 前,钠电负极原材料企业、传统锂电负极企业、钠电初创企业和各大行业跨界公司 均在加速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3.1 负极原材料企业向下游布局3.1.1 华阳股份(1)公司介绍华阳股份拥有丰富的煤碳资源储备,品牌认知度高,是国内最大无烟煤上市企 业。公司主要从事煤碳、电力和热力的生产与销售,新能源发电业务及相关设备制 造,以及道路运输和设备租赁等业务。公司主要产品分为煤碳产品、电力、热力等三 大类。其中煤碳产品为优质无烟煤,可用于电力、化肥、冶金、机械、建材等行业。 电力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热力主要用于工业加热和城市居民供暧等。公 司于 2019 年投资钠电池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海纳,与其合作研发钠离子电池,向新能 源钠电领域进军。(2)公司经营情况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0.07 亿元,同比增长 21.89%,2016-2021 年收入 年均复合增速达15.24%。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83.34亿元,同比下跌2.93%爱游戏体育。 主要是受省属企业专业化重组影响,煤矿煤碳销售数量减少所致。利润方面,受益 于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及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利润大幅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归 母利润 35.34 亿元,同比上涨 134.8%。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3.24 亿元,同比上涨 188.42%。


(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率先实现钠离子电芯量产,打造钠电电芯尖端企业。根据公司公告,公司 与中科海纳合作投建的全球首批量产 1GWh 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已正式投运。该钠离 子电芯生产线主要生产圆柱钢壳钠离子电芯、方形铝壳钠离子电芯,技术路线为铜 基层状氧化物+软碳负极,产线可根据市场情况更改工艺生产不同型号钠离子电芯。 公司项目满产后可年产圆柱钢壳电芯 4000 万只、方形铝壳电芯 98 万只,总产能 1GWh,在国内率先实现中试向量产的关键转变。目前公司推出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将 在重卡换电领域应用,之后将进一步开发煤矿井下用钠离子电池、模块化储能、家 用小储能、UPS 电源等应用产品。 提前布局上游产业,加速打造国内首条钠电全产业链。公司与中科海纳合作建 设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千吨级项目,其中年产 2000 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产 线各一条,已于 2022 年 3 月试投产。此外公司与中科海纳规划建立电池 PACK 厂, 并将于 2023 年扩产 10GWh 钠离子电池所需正、负极材料。由于负极材料壁垒较 高,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量产的厂商,提前布局正负极材料, 打造钠电整产业链将助公司一举成为钠离子电池领域龙头企业,在钠电即将产业化 之际夺得市场先机。3.2 锂电负极企业跨界布局3.2.1 杉杉股份(1)公司介绍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偏光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已是锂 离子负极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领先。公司现拥有上海、宁波、 郴州、宁德、湖州、包头青山、包头九原、四川眉山八大研发和生产基地,主要产品 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复合石墨及软碳、硬碳、硅碳等,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 3C 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2)公司经营情况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达 206.99 亿元,同比增长 151.94%,2016-2021 年收入 年均复合增速达30.47%。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07.72亿元,同比上升8.3%, 业绩持续向好。利润方面,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旺盛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快速 增长,公司利润大幅上升。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利润33.4亿元,同比上涨2320.29%。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6.61 亿元,同比上涨 118.65%。随着公司负极 材料产能逐步放量以及下游需求持续上升,公司业绩将持续向好。 (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长期负极材料技术积累赋能公司软/硬碳产品的研发,相关产品进入中试阶段。 公司于 2016 年起开启硬碳/软碳的研发工作,数年的研发积累叠加公司长期负极材 料研发经验,公司成功开发出可提高材料低温和倍率性能的硬碳/软碳产品,并通过 下游头部电芯厂商认证,分别于 2021 年和 2020 年向国内大型电池厂商批量供应硬 碳/软碳产品。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硬碳石墨复合材料相关研究,已进入中试阶段。随 着公司逐步开发更多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公司在钠电负极材料行业将占据领 先地位。3.2.2 璞泰来(1)公司介绍公司长期专注于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及自动化装备领域,是一家技术领先、产 品先进、管理规范的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和工艺设备的一流综合服务商。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新能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隔膜及涂覆加工、自动化工艺设备、 PVDF 及粘结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铝塑包装膜、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主营产品广 泛应用于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2)公司经营情况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达 89.96 亿元,同比增长 70.35%,2016-2021 年收入年 均复合增速达 39.93%。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国内疫情影响下,公司进一步完善一体 化产能配套,提升综合产能和物料利用率以应对外界压力。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 收入 68.95 亿元,同比上升 75.76 %,业绩保持高增态势。利润方面,受益于全球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及上游行业快速发展,公司利润呈爆发 式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利润 17.49 亿元,同比上涨 161.83%。2022 年上半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3.96 亿元,同比上涨 80.13%。爱游戏体育 (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具备电池关键材料的多年研发生产经验,为研发钠电上游材料打下丰厚基 础。钠离子电池电化学结构与锂离子电池相近,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以硬碳为 主,对隔膜涂覆的要求更高。而公司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已具有较完善的技术储 备,同时在隔膜涂覆领域实现了一体化布局,这为公司进一步研发钠电材料打下扎 实基础。公司目前已经在推进硬碳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硬碳等新产品的认证 和导入。3.2.3 中科电气(1)公司介绍公司主要深耕于以电磁冶金为核心的磁力装备产业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 领域,并凭借优质稳定的产品以及完善的管理体系成为电磁冶金行业的龙头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等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电磁搅拌器、起重磁力 设备、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系统等磁电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类、消 费类、储能类锂离子电池、钢铁、交通运输、造船、机械、矿山等行业。(2)公司经营情况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达 21.94 亿元,同比增长 125.26 %,2016-2021 年收入 年均复合增速达 68.19 %。在面对国际油价上涨及国内疫情等因素导致的原材料成 本上行和产能难以释放等压力下,公司积极探索供应链合作机制,保证原材料的供 应,同时加快产能释放以满足下游需求。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20.33 亿元, 同比上升 147.07 %,业绩持续向好。利润方面,受益于下游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旺 盛及钢铁行业的绿色环保产能置换,公司利润大幅上涨。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利润 3.65 亿元,同比上涨 122.56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63 亿元,同 比上涨 64.91%。 (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正持续推进新型硬碳负极材料的研发工作,目前处于小试阶段。公司现有 石墨类负极材料部分产能可与钠电负极材料的生产共用,一旦公司完成钠离子负极 材料研发与认证,公司可加快钠电负极材料的产能建设,有望争夺钠电材料行业红 利。3.2.4 翔丰华(1)公司介绍公司是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 国内先进的锂电负极材料专业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负极 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3C 消费电子和工业储能等锂离子电池领域。(2)公司经营情况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上升带动电池端需求旺盛,公司业绩迎来高速增 长期。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达 11.18 亿元,同比增长 168.75 %,2016-2021 年收 入年均复合增速达 31.78%。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9.42 亿元,同比上升 146.72%,业绩持续向好。利润方面,面对原材料及石墨化成本上涨压力,公司积极 优化产线,自建石墨化车间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利润 1 亿元,同比上涨 122.22%。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93 亿元,同比 上涨 117.52 %。 (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深耕锂电负极材料行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经验,拥有行业领先的 核心技术。公司目前正加快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研发的高性能硬碳负极产 品正处于客户测试阶段。随着公司进一步推进硬碳材料的研发与客户认证,将加速 推进公司钠电负极材料的产业化。3.3 钠电初创企业布局3.3.1 成都佰思格(非上市)(1)公司介绍成都佰思格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锂电行业资深专家、博士团队创立的国家级 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先进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开 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成立于 2018 年,位于四川成都高新区。佰思格具有强大的自 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超过 30 项。公司已经通过 ISO 三体系、IATF16949 以及国军标认证,并通过国家级高企、成都市四派人才企业、雏鹰企业认定。(2)公司基本业务公司主营产品有功率型硬碳/软碳材料、能量型硬碳材料、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 材料、硅碳材料和超快充石墨材料等,具有超快充、超长寿命、超高安全及优异的低温特性,广泛的用于新能源汽车、钠离子电池、长寿命储能、高端消费类电池等领 域。(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佰思格完成数千万元 A+轮融资, 快速推进万吨级钠离子电池产能建设。佰思 格作为国内首家量产钠(锂)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继今年 5 月 获得达晨资本的战略投资后,7 月又获得恒信华业与雄韬股份数千万元 A+轮投资,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高容量钠(锂)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研发和万吨级自动产线的建设。 佰思格作为聚焦硬碳负极材料的公司,持续加大产品的研发,继续打造具有差异化 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并推动新产品的量产和落地,万吨级产能快速推进中,未来 有望进一步赋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储能、钠离子电池等多个场景。3.3.2 中科海纳(非上市)(1)公司介绍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储能体系-钠离子电池研发与 生产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公司聚集国际领先的技术开发团队,现拥有以中国科学院 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胡勇胜研究员为技术带头人的研究开发团队。企业拥有多 项钠离子电池核心专利,是国际少有的拥有钠离子电池核心专利与技术的电池企业 之一。公司聚焦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钠离子电池产品,潜在应用 覆盖低速电动车、规模储能、电动汽车、国家安全等领域。同时,公司可供应钠离子 电池正负极材料与电解液。(2)公司基本业务2017 年,依托物理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国内首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开发与制造 的企业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从此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得以加速, 从电极材料的基础研发到放大制备和生产、从材料到电芯、从单体电池到电池模块、 从电池组件到低速电动车,扎实推进,稳步前行。2018 年,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 动车亮相;2019 年,首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问世,标志着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之 路正式开启。公司产品主要有四类:电芯产品,模组产品,材料产品(钠离子电池负 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应用领域覆盖钠离子电池两轮车,钠离子低速电动车, 钠离子家庭储能柜,钠离子电池储能站等。(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主要基于 O3 相多元复合钠层状正极材料和软碳负极材料 体系进行开发,原材料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成本低廉、环境友好,产品具有能量转 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稳定性好、维护费用低、安全性好等独特优势。自 2011 年 起,由胡勇胜研究员带领的研发团队在物理所三十多年锂电池研究积累的基础上, 致力于低成本、安全环保、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该体系选用资源丰富的 钠作为活性元素,正负极材料分别选用成本低廉的钠铜铁锰氧化物和无烟煤基软碳, 从而具备了明显的成本优势。经过十年的努力,胡勇胜研究员带领的研发团队在科 研及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达到 145 Wh/kg, 是铅酸电池的 3 倍左右。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有望在低速电动车、电动船、家庭储能、 电网储能等领域获得应用。目前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了 NaCP0880138 等不同规格 型号的钠离子软包电池,以及钠离子圆柱 NaCR26650、NaCR32138 电池,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3.3 钠创新能源(非上市)(1)公司介绍公司成立于 2018 年,其聚焦钠离子电池技术创新与工程化,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研发、生产与销售新一代动力与储能电池系统,为智能电网储能、电动交通工 具、分布式储能、特种用途化学电源,提供绿色环保、可持续能源提供解决方案,致 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钠离子电池系统创新企业。公司拥有美国专利 3 件,有授 权专利 23 件,申请专利 40 余件,发表钠电论文 60 多篇,涵盖钠离子电池正极材 料、电解液、电池的设计制造以及系统集成与管理等。(2)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建成了全球首套吨级铁酸钠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生产示范线,完成了年 产 3000 吨正极材料、5000 吨电解液的生产工艺包设计;公司所开发的正极材料及 其电解液己经在 20 余家电池制造企业进行验证;公司的钠离子电池产品性能优越, 已通过国家权威部门安全检测,所开发的圆柱型、软包型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已经达 到家用储能、微型电动车、移动基站应用要求。3.4 其他行业企业跨界布局3.4.1 传艺科技(1)公司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各类输入设备及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目前已成 为行业知名的键盘、鼠标和触控模组的生产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各类键盘、FPC、 HDI、LCP 等 PCB 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医疗器械、通 讯等行业。公司于 2022 年设立孙公司传艺钠电,正式进军钠离子电池行业,业务将 进一步向新能源领域延伸。(2)公司经营情况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20 亿元,同比增长 8.51%,2016-2021 年收入 年均复合增速达 26.96%。在疫情反复冲击下,公司全力稳定订单生产以及优化产能 调配,在 2022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9.93 亿元,同比上涨 5.12%。利润方面,受益于 5G 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带动消费电子设备更新热潮以及公司充足的产能储 备,这几年公司利润保持较稳定的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利润 1.64 亿元,同 比上涨 21.48%。2022 年受到消费电子行业疲弱的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下跌 20.57%,扣非归母利润同比下跌 10.35%。随着后续公司钠离子电池的投产,公司 有望充分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业绩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钠离子电池实现技术突破,产品综合性能居于行业领先水平。根据公司披 露的数据,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在实验室和小试层面已实现了正极质量比容量 140mAh/g,负极质量比容量 300mAh/g,单体 145Wh/kg 的能量密度,4000 次的循 环寿命,-20℃环境下大于 88%的容量保持率等技术结果,产品综合性能居于行业领 先水平,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进程。负极材料方面,公司采用硬碳路线,公司目前具 备硬碳材料相关技术储备,未来有望实现自供。产能建设进程加速,向上游延伸一体化布局。公司目前规划钠离子电池产能 10GWh,其中一期 2GWh 产能拟于 2022 年年底前完成厂房及中试线的建设施工 和产品中试,并于 2023 年初完成 2GW 产能的投产。二期 8GWh 的产能,公司将 根据后续钠离子电池市场情况及公司资金情况适时逐步投入设备及产线,稳健推进 产能的逐步扩张和释放。同时,公司积极向上游延伸,加速一体化布局进度。公司目 前布局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并且正极质量比容达到 140mAh/g,负极质量比容量 达到 300mAh/g。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层面,公司规划了 15 万吨/年的产能,一期 5 万 吨/年、二期 10 万吨/年,其中一期计划于 2022 年 11 月份开工建设,2023 年 3 月 份投产。3.4.2 拓邦股份(1)公司介绍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即以电控、电机、 电池、电源、物联网平台的“四电一网”技术为核心,面向家电、工具、新能源、工业 和智能解决方案等行业提供各种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控制解决 方案商,是家电和工具行业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是新能源、工业和智能解 决方案的创新引领者。(2)公司经营情况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7.67 亿元,同比增长 39.69%,2016-2021 年收 入年均复合增速达 33.57%。2022 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多地反复,公司利用国内多地 产能布局及海外工厂优势,优化产能的调配,增加对紧缺物料的备货,最大程度保障了客户订单的及时交付,实现营业收入 42.28 亿元,同比增长 16.03%。利润方面, 受益于智能控制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下游需求保持较高景气度,近几年公司利润 保持较稳定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5.65 亿元,同比增长 6.16%,2016- 2021 年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 31.44%。2022 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成本大幅上 涨叠加公司三项费用同比增加,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 42.43%,扣非归母利润同 比下跌 35.99%。(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钠离子技术主要是电芯技术,主要应用于软包电池和圆柱电池,公司以江 苏泰兴工厂作为钠离子产业化基地,前期已有研发团队进行技术论证及多次试产, 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未来公司的钠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储能市场和两轮车市场,该 市场主要特点是低成本和长循环,正好适配钠离子的特点。但由于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公司是否量产仍需根据上游配套及下游需求情况确定。3.4.3 百川股份(1)公司介绍公司主营业务为精细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精细化工产品包括环保有机溶剂、 正异丁醛、丁辛醇、多元醇、耐高温环保増塑剂、绝缘树脂、粉末涂料单体、光固化 涂料单体等多个系列,主要应用于涂料、油墨等相关行业,产能、品质及市场占有率 位居行业前列,拥有国内国外两大市场,是多家世界 500 强化工及涂料企业长期稳 定的合作伙伴。新材料产品包括针状焦、负极材料(石墨化)、正极材料、废旧锂电 池资源化利用等多个产业项目,主要应用于电炉炼钢、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新能 源产品包括多种规格型号的锂离子电池、电池组以及储能系统等,产品定位于“泛储 能”应用端,覆盖大型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产品、户用储能设备以及通信 备电等多个应用领域。(2)公司经营情况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21 亿元,同比增长 83.88%,主要系公司产品 量价齐升及合并海基新能源营业收入,2016-2021 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 14.39%。 2022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 20.6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01%,同比基本持平。 利润方面,2021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28 亿元,同比增长 243.58%,主要系营 业收入增加、利润总额增加。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08 亿元,同比 增加 32.42%。 (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参股公司海基新能源(参股比例为 32.92%)有对钠离子电池进行技术储备 及相关研发,目前已完成层状氧化物与硬碳组合体系全电池研究,目的是找到一种能 适合储能用的新型钠离子电池。公司钠离子电池目前尚处于小试阶段,未有投资量 产。 公司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的部分设备和工艺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 料相同,有些设备和工序需进行新增改造升级后进行转换生产,据公司披露,技术 团队将对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态势进行持续关注,若钠离子电池新技术能得到广泛应 用,公司会酌情考虑产线改造及相关发展布局。3.4.4 鹏辉能源(1)公司介绍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池生产厂家之一,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一次电池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公司锂离子电池按照正极材料不同可分为磷酸铁锂系列产品、三元材 料和钴酸锂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储能、新能源汽车、消费数码等领域。公司一次电 池主要产品为锂铁电池、锂锰电池、锌空气电池等,主要应用于电动玩具、智能家 居、智能安防、仪器仪表、RFID 技术产品、医疗器械、其它 3C 数码等领域。(2)公司经营情况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6.93 亿元,同比增长 56.30%,2016-2021 年收 入年复合增速达 34.97%。2022 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包括锂电行业在全球碳中和 大趋势下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同时行业原材料大幅上涨,疫情反复,外部环境 剧烈波动,公司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实现营业收入 40.65 亿元,同比增长 65.58%。利润方面,2019 年及 2020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 36.46%、 68.38%,主要是因为公司对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客户以及其他客户单项计提大额坏账准备,2021 年及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82 亿元/2.44 亿元, 同比上涨 242.90%/105.95%,公司盈利能力得到修复,重回增长态势。(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目前有三个团队在做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工作,正极材料采用的是层状氧化 物、聚阴离子体系等技术路线,负极材料采用的则是硬碳体系技术路线,公司的钠 离子电池计划在储能和两轮车业务方面进行推广应用。目前公司钠离子电池(采用 磷酸盐类钠正极与硬碳负极)已完成小批量试产,后续还会采用其他钠盐体系进行 试产。 2021 年 10 月,公司公告对硬碳负极材料企业成都佰思格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 资,增资完成后将持有成都佰思格 8.33%的股份,此次增资能使公司更好地切入硬 碳负极材料产业链,保障优质电池原材料的供应,有利于未来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 的开发和大规模量产。此外,公司也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紧密合作,自身也在加紧研发正极材料。3.4.5 立方新能源(非上市)(1)公司介绍公司成立于 2013 年,致力于锂、钠电池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在锂电池宽温应用、高能量密度、快充方面有较强技术实力和研发优势,2021 年被 评选为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锂电池形成两块重点业务:3C 消费电池 产品、新型储能产品。同时,公司深入布局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2022 年 4 月, 公司发布钠离子电池产品,成为国内钠离子电池领先企业,钠离子电池有望快速实 现量产化。(2)公司基本业务公司主营产品为锂电池,产品覆盖消费电子、储能和电动车领域。在消费电子领 域,公司产品种类丰富,包括高能量密度、耐高温、超低温和快充电池,下游需求广 泛。在储能领域,公司产品可用于户储和大储,最长的循环寿命可以超万次。在动力 电池领域,公司量产产品能量密度可达到 260-270Wh/kg,与 VW、雷诺、特斯拉等 均有合作关系,是相关公司的电池产品研发体系供应商。(3)钠离子电池业务基本情况公司钠离子电池采用层状氧化物+硬碳体系,产品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根 据公司披露的数据,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在实验室和小试层面已实现了单体 140Wh/kg 的能量密度,2000 次以上的循环寿命,产品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 有望快速实现产业化进程。负极材料方面,公司采用硬碳路线,公司目前具备硬 碳材料相关技术储备,未来有望向上游延伸,实现一体化布局。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产品名称二十二
产品名称十九
产品名称十五

在线留言